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热点新闻

“雕”首府名片“塑”城市文化

来源: 呼和浩特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3-10-16 09:51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雕塑,以形记史、铸魂。它记载人类文明,是情感交流、心灵互通的纽带。

城市雕塑可以说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们是一座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近年来,呼和浩特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市,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积极塑造城市精神。通过打造城市主题雕塑群和举办国际雕塑艺术展等活动,重点建设了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雕塑艺术馆,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时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首府迎来了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展会以雕塑艺术为媒介,展开国际对话,讲述中国故事,增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将呼和浩特的历史之美、包容之美、文化之美展现出来。通过雕塑艺术这一特定的文化载体,呼和浩特将展示出这座城市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面貌,同时展现出国际化包容开放的文化格局。

走在首府的街头,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延伸覆盖到每一个区域,与周围的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

机场快速路沿线上遍布的雕塑作品成为街路文化的符号。成吉思汗大街沿街矗立的标志性雕塑阐述出城市地标的精神内涵。分布在丁香路、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里的各类雕塑作品打造出首府的“艺术范儿”,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城市雕塑不单单是摆几件作品,而是让雕塑与城市大环境、生态绿化相结合,和城市的公共艺术相结合,让人的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

在城雕建设中,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城市雕塑建设和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依据城市区域特点,打造不同主题的雕塑文化之地。

漫步在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的茂林秀水间,造型各异的室外雕塑作品掩映其中,引得市民驻足观赏。这里矗立着亚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罗丹的《思想者》等在世界雕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大师作品,还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问道》《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代表之作。

艺术只有融入百姓,才能绽放光彩;只有与人民相结合,才能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

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包含国际雕塑作品园、中华智慧园和中国名家雕塑园,园内共布设了 60 件国内外经典雕塑作品,每一件都是艺术家的精神瑰宝,既有米开朗基罗、米罗、罗丹等国际大师的经典作品,也有国内知名雕塑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还有展现呼和浩特风土人情的获奖佳作,这也是国内外优秀雕塑作品首次集中落户呼和浩特,雕塑艺术之美走到了首府群众身边、走进了百姓日常生活。

除国际雕塑园外,本次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在城市中轴线上建设的雕塑艺术馆也正式亮相。作为城市新文化地标,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致力打造雕塑艺术“产学研”综合基地,成为群众品鉴文化、艺术家创作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次国际雕塑艺术展让世界各地的雕塑名家将目光投向呼和浩特、来到呼和浩特,将先进的雕塑文化发展思想见地带到呼和浩特,把精美的雕塑艺术品留在呼和浩特。

展会以“艺术经典 时代交响”“文明之境 映照相辉”“中华文化 博大和合”三大篇章为核心, 荟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雕塑艺术瑰宝,让首府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世界名作品。

本次展览有不少红色题材作品,其中,直抵人心灵的《长征组雕》凝聚了当代雕塑家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生动展现了长征故事,是新时代以艺术创作赓续红色文脉的壮丽史诗。

用雕塑解读城市的文化内涵,丰盈城市的文化血脉,呼和浩特将以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开放姿态与包容胸怀,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上,奋力打造一个艺术与生活相融合、传统与时代相连续、民族与世界相沟通的“魅丽青城 草原都市”。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