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为创新发展添动力 ——全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综述之十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成启用,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着力解决乳产业链技术瓶颈问题,培育乳业创新后备人才。
内蒙古元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元牛基因研发中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何博士致力于研究体外胚胎生产,通过全基因组选育技术、OPU/IVF、克隆等高科技手段,培育出适应本土生长的优秀肉牛品种。
内蒙古燕谷坊全谷食养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美国纳斯达克。
呼和浩特市被授予“中国奶业育种之都”“世界乳业科技之都”。
……
在大局中谋划、在战略下行动、在突破中发展。塞外青城,科技赋能,创新潮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迸发新活力。
精准滴灌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近年来,我市坚持分类培育、综合施策,运用政策杠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打造了近悦远来的一流创新生态。在管理方面做减法,在服务方面做加法,我市加大“放管服”力度,建立起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采取“预算制+负面清单”支持方式,侧重绩效评估和支撑产业发展实效。科技项目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经费使用权、技术路线决定权,项目间接费用可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个人团队倾斜,提高科技经费用于“人”的比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2023年,我市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首次在市级层面设立“揭榜挂帅”科技重大项目,聚焦赋能 “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探索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新型攻关机制,发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8月份,我市首批 “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区内外的科研单位与我市8家榜单企业签署技术攻关“军令状”,签约项目的协议研发总金额在1.5亿元以上,市本级科技资金支持额度为4500万元。
钻坚仰高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坚实支撑。我市将积极布局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字号平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聚焦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六大产业集群”每个重点产业都有国字号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产出一批好用管用的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团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通过高质量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集聚一批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出高产奶牛种用胚胎技术、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为首府产业提供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撑。
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平台735个,其中国家级33个,自治区级404个,市级298个,创新平台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已成为首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链接资源 引育科技人才
全力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育用留”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为首府集聚人才合力。今年8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个呼和浩特分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内蒙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已签约并揭牌启动,为首府链接长三角和西部、东北地区的优势创新资源,带动培育技术服务机构,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应用和产业化,加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助推首府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首府逐步构建起北部“研发区”、中部“孵化区”、南部“应用区”的创新格局和“项目+平台”的人才引育模式,科技创新及人才工作水平量质双升。通过积极推动与高校院所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充分汇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推动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为首府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500余名,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设立研发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30家,支持驻呼高校院所新成果新技术优先在呼转化落地,举办驻呼高校科技成果路演,向企业推介25项新技术成果,拟落地23项,从驻呼高校院所聘请科技特派员104名,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13个、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4家,服务企业1300余家,为打造全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